ayx爱游戏体育官方网站南京发布三项“海绵”导则 “十四五”期间继续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要求。目前南京已基本实现这个目标,之后,南京将向“至2030年80%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目标迈进。
为更好指导各区海绵办及相关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近日,市建委印发了三项导则:《南京市透水铺装建设与运行维护指南》、《南京市建筑住区海绵城市技术应用导则》和《南京市河道海绵技术应用导则》。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十三五”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部分项目因设计、施工无专项海绵城市建设导则指导,影响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在海绵城市建设常态化背景下,为增强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高设计、施工水平,故出台此三项导则。目前市建委正积极推进海绵城市专项验收工作,这三项导则为相关领域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设计、施工、工程验收与效果评估、运行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支撑,有利于专项验收工作的顺利落地。
以铺装施工为例,目前工程中对再生骨料、钢渣集料等绿色材料运用得很少,本次《南京市透水铺装建设与运行维护指南》相对于以往规范标准,增加再生骨料、钢渣集料等材料的应用指标要求,对推进南京市建设工程绿色生态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此外,目前实践中对透水铺装的运行和维护方面还没有完善的体系,本次《南京市透水铺装建设与运行维护指南》对透水铺装的运行和维护提出了相对更加规范的运行和养护方法及要求,对今后透水铺装工程在使用寿命及功能上将有很大的提升,透水人行道的透水功能作用将更加明显,透水铺装人行道的种类也更加丰富,除了目前常用的透水水泥混凝土外,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胶粘石等透水铺装路面也会更多进入慢行空间中。
城市河道作为海绵城市建设“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系统方案的转输通道和末端收纳系统,兼具防洪排涝、提升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满足景观人文需求的重要功能。《南京市河道海绵技术应用导则》的印发,将把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河道治理之中,避免以往河道建设目标简单化、单一化问题,为从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等方面全面提升南京市河道水功能提供技术应用指引。
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河道治理中,既是河道治理的发展方向,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客观需求。现阶段,许多城市在河道海绵建设方面存在规划落地难、设计碎片化等问题。《南京市河道海绵技术应用导则》的印发,提供了从问题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到方案校核的河道海绵技术应用总体思路,制定了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的河道海绵技术应用总体路线,逐步细化落实相关要求,从而保障了规划与设计之间的承接关系。这不仅可以指导南京市河道海绵建设,也可为其他城市的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南京市河道海绵技术应用导则》的颁发,将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构建南京河道水系连通系统,充分发挥河道水系的调蓄功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市政排水压力、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提高暴雨洪涝来临时的人身安全保障。同时,《导则》还将加强工程建设中利用生物滞留池、雨水湿地等设施对部分初期雨水进行截留、过滤、净化、削减初期雨水面源污染的要求,有效保护和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
构建人水和谐环境,增强居民幸福感。《南京市河道海绵技术应用导则》要求保护原有的水生态敏感区和水文特征,通过建设雨水湿地、生态护岸等具有雨水调蓄净化等功能的海绵设施,打造具有雨水调节功能的生态河道,提升南京市城市水生态综合效益。此外,《导则》的颁发还将有利于拉动地方财政和社会投资,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南京市的城市承载力和居民幸福感。
蜿蜒的绿道、静谧的银杏林,即使是深秋,也焕发出春秋交融之际特有的魅力。在雨花台区凤信路与华为路交叉口,绕城公路北侧辅道处,这里原先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去年11月起,软件谷规划建设部对这里进行环境提升及景观打造,给周边居民塑造了一处家门口的游园。
这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游园“暗藏玄机”。往游园里面走,绿坡下“别有洞天”,有一条300米长的旱溪,宛如蛟龙。软件谷规划建设部副部长李良喜介绍爱游戏体育APP官网入口,这里原来是一条臭水沟,是长时间以来雨水自然冲刷形成的,比较窄且无法蓄洪。利用环境整治契机,参建单位结合地形特点,对水沟进行场地整平、岸坡修葺,同时将岸坡进行了自然调整,让雨水能够顺畅往下流,水沟两侧用景观石加以点缀,种上水杉、樱花,形成一条旱溪,平时是景观,雨季可行洪。
李良喜告诉记者,安德门大街与凤信路交叉口原来有一处内涝点,往年每到雨季必然积淹水,造成车辆无法通行。旱溪启用后,该处内涝点的雨水汇入旱溪内,今年夏天,在无需占用道路维修整治的情况下,安德门大街与凤信路的积淹水情况得到了自然解决爱游戏体育APP官网入口。记者在游园里看到,这处游园的硬质铺装很少,的绿地形成自然的“海绵体”,健身步道用透水混凝土铺设爱游戏体育APP官网入口,道路下方用碎石铺垫,埋设软管,下雨时,雨水从软管里汇入旱溪,整个公园的建设都体现出“海绵”理念。
离这处公园不远的宁双路和科才路也都践行海绵建设理念,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避免了下雨天行人一踩一脚水的现象。据悉,从华为路往文竹路段将继续推进绿地游园建设,同样建成具有“海绵”特色的游园,不仅将为周边居民提供绿色、休闲空间,也是打造“生态、绿色”软件谷的恢弘一笔。
鼓楼创新广场位于鼓楼区清江路东侧,项目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地块绿化良好的生态功能,并结合易涝点、景观方案、排水管线以及道路两侧地块现状,因地制宜布置海绵设施,成为鼓楼区海绵城市的示范亮点项目。
进入鼓楼创新广场的中庭,沿着中庭,有一条面积为1150平方米的旱溪,两侧用鹅卵石点缀,岸上种植着美人蕉等耐水耐湿的植物。鼓楼高新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和安全监管部副部长华介绍,旱溪具有滞留、渗透、转输、净化雨水的作用,雨水汇集量在30毫米以内,可自然渗透、蒸发,如遇暴雨,多余的雨水通过地下管道进入雨水收集池;平时,旱溪又是一道独有的景观。
从中庭往北走,有一斜坡形绿地。这片绿地其实是地下停车场的屋顶,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之所以打造成斜坡形,是为了起到自然渗透作用。雨水经过旱溪和绿地等海绵设施,对面源污染的削减率达到76%。
经过旱溪和绿地的雨水,通过地下管网汇集到一个容积为250吨的雨水收集池,通过初雨弃流、混凝、过滤、紫外消毒等步骤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及地面冲洗。“这个雨水回用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削减城市洪峰流量,减少水涝灾害风险,还可以节约利用水资源。”华说。
中间广场的铺装主要采用陶瓷透水砖,停车场使用植草砖,且广场周边的市政人行道也新铺设了透水混凝土。据了解,透水铺装被誉为“会呼吸的”地面铺装,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并以特有的柔性铺装构造为地面的检修、维护和改造都带来便捷。